Friday, June 25, 2021

“好,在我们还没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先给大家听一首改编自我的年代的偶像-周杰伦的歌。。。(同学😂😂😂)。。(忍笑)这首歌,很好听,歌词也改偏得很好,把每个朝代的精髓都写在里面。大家请仔细看看它的歌词。。(忍不住大笑几下)”然后语无伦次了一下。。

讲到我的年代的偶像,同学们为什么笑到东歪西倒。他们的反应害我也忍不住爆笑。接着更多同学在笑着。有什么那么好笑? 周杰伦的年代有很好笑咩?😂 也好,他们至少可以笑着上课,不那么闷闷不乐的脸 😉😉

Tuesday, June 22, 2021

恭喜朋友被ukm&upsi录取,顺道推荐ukm。被误以为自己是ukm生。我也想。。当初的理想学府之一,只可惜没进成。

当初没能领取奖学金,以为理想就此泡汤了。躲在房里难过得想轻生,但窒息的过程很辛苦,放弃了那个念头。

打从初二开始知道自己要什么,找到符合自己性格&价值观的方向,就从一而终的往它前进。当时它属于冷门科,被视为无出路的科系。对我而言,自己不是为出路而选,是为心路而择。就这样带着这份理想,往前走。中学让我走过低谷的是佛学&饥饿三十里的活动信息。我像是饥饿三十的代言人,从中学宣传到大学,再入选变成饥饿三十的十大少年先锋。

嗯,到最后我有变成什么吗?也许曾经有。我一直都努力在往自己向往的方向前进。一路上也做过许多让我觉得有意义有满足感的事,也有遇过许多挫折。

曾经被问,你会后悔当初选择心理系吗?我也曾经很铁定的说,不会。现在若问我是否会后悔,我不敢说实。心理系让我比辅导系本科出生的人的理论基础更扎实。心理学也让我尝试着无法直通理想的煎熬历程,自我怀疑的历程。所幸这些自我怀疑的历程里,我依然在该领域付出着。

曾有不少人说,身份不重要。往往告诉我这句话的人,都是有着稳定身份的人。你拿什么立场来告诉我身份不重要。当想做的事,因身份关系,而无法名正言顺的执行,该计划即便有多丰富,自己的自我认同,还是缺了一角。这重要与否仿佛只有当事人知道。

或有人说,很好啊!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什么。那,确实是。理想画面,是中学时期推动我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尝试过两次的迷茫,发现在失去方向以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不知道自己是谁,该去哪里,该做什么。那份失去、离职,选择站在十字路口上,是自己的选择。想知道自己离开了舒适圈,离开了光环,离开了充满善的地方,自己接触了真正的社会后,我还能这么坚定吗?还能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吗?

在后来遇到总总恶,看见恶也不懂那是恶,以为对方是金刚化身,出发点是好的。没想到,是真的恶。第一次感觉到恶原来可以在助人者身上展现。那,是一次重重打击我的价值观、我对世界的认识。开始对善产生质疑。看见自己的质疑,与质疑对话。再慢慢从破碎一地的自我概念&世界观重新拾起了。可以接受人的实相,本有善恶。知道善与恶,源自于个人觉知或不觉知的选择。如是了解何谓见山还是山。建构、解构、再建构。

有确定方向&迷茫的感觉差别在哪里?心的踏实,心有抓取相。若有方向,但每天没有很踏实的过,心依然是空洞迷茫。

我会觉得自己差,是因为自己在比较。我会无法看见自己的价值,是因为我没有很好的认同自己。我总在比较下,觉得自己不如人家-近龄同行般的好。即便有许多赞美肯定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想云层般飘渺。

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到底是为什么?我没有答案。除了这个,我也确实无其他如此有热忱想做的事。

若当初没拿到心理系,我会读什么?
结合心理的室内设计。若当初真的无法进入心理系,我会走室内设计方向。我喜欢空间学。室内设计视频也是现在我解压的视频。继承爸爸的设计天赋。

#延伸整理篇

Friday, June 4, 2021

當一個人,若看見生命的本質是無意義的
也許他該了脫的不是生命,而是生死輪回
新冠疫情于19年年尾被發現至今,人類的生活有著許多改變。這些改變歷程當中,足見人類認知的有限,人類不斷的追著病毒後面後面跑。我們對病毒的認知永遠比不上病毒的進化。人類總需要經過研究,才能推出新措施,才能從新數據看出端倪。
於此同時,早至還未推動戴口罩措施之前,更見到東西方各說一詞,這各說一詞,也彷彿是醫療界里的醫療權威之爭。一般,醫療人員皆會聽從WHO / CDC的指示,他們在醫療界有著一定的累年權威。這次的權威之爭,彷彿也看見醫療界的可悲,高傲讓西方許多推行的措施都跑在大陸之後,可卻也依然會有許多醫護人員跟著跑。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是自強國惹得禍?還是好強在領闖禍?
權威,到底該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過去每一次的大災難,彷彿就像給人類製造機會進行洗革,像會有群體領悟。這次是全球性的疫情。這回,被洗革、需要被領悟的又會是什麼?

撇開個人有限片面看見的國際強者之爭。。
回我國呢。。。疫情能否讓國人看見一些些過去用特定王牌把之藏在谷底的權欲禍根。難過的是,也許還有許多人會選擇安全沉睡,人類的根深蒂固的思維或許比virus還頑固。。?。。不懂。。也許。。或許。。

突來的亂思感觸。

疫情也讓我在思考
人類其實活著是為什麼?
當疫情打亂了人類生存的步驟時,人類都在努力做些甚麼?你、我都在努力做些甚麼?是在為什麼?

有的東西可以想出個明白
有的則需要在堅持的歷程里與己相遇交流中,在時間浸泡中冒出答案。
或兩者同時、前後發生

無論如何,想得再多,也須適時告訴自己
回到現實,回到當下
把眼前事&把生命照料好
才能有機會發現自己想發現的答案

Remember to wear a smile :) 

#繼續乖乖寫那讓人煩惱燒腦懊惱的論文proposal吧 #今天要交第二章但卻還未生出任何進展 #無力感 #沒事 #試著加油 #依自己能力進行

Monday, August 24, 2020

过往,可以说走就走,不需要看是否有人去。只需要看自己想不想去。。想去就去,没有太多杂念&顾虑。不知道在哪里也没关系,去到就找路,边走边找路,有方向总会抵达。

迷路vs失去方向
我比较怕失去方向的感觉,仿佛让迷路的感觉增添霜露。在车来车往的路上迷路,是慌是紧张,不懂该在哪里停下找路、知道自己的位置、调整GPS。有的时候,只能继续的走。忐忑中发现新地方,忐忑中连接直接,有的时候有发现,有的时候没有。有的时候会回到原点歇息,有的时候随着沿途风景寻找休息站,有的时候走着走着把路线给看完整了有概念了。现在,又是在那个阶段那个历程?又会有怎样的发现?继续走、歇、发现。。

发现有着顾虑&杂念,也是一份值得认识&发现的历程。

Friday, July 31, 2020

谢谢这个记录,让我看见曾经的坚持,会设法完成目标的坚持的自己。回看记录&连接近期挣扎经验中的某个部分,思索自己是害怕失去目标,还是害怕失去坚持的自己。其中两个define我是谁的部分,终究我害怕的是那熟悉的有坚持有目标的自己。。难道,只有坚持了,才是自己?没有特定答案。

思维归思维,想完成的依然可以在没有答案下完成。
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想清楚才实践,可以边走边看。
换个方式看纠结,有的时候会减少遗憾。

Wednesday, July 29, 2020

近期在努力學習與同事打成一片,他們是屬於比較外向型,喜歡講笑話,對話很快也很搞笑,每一天都是那樣,感覺氣氛蠻輕鬆。這一週也發現自己比較能溶入他們的話題,但回到家會有一種空虛的感覺,難以形容那種對比。感覺像是帶著面具的歷程,回到家以後,可以把它栽下,卻發現內在的自己有點累,有點矛盾,很想放空,但又對放空感到不安。
周一放工後,幾乎睡到另一天早上;昨晚感覺比較好,至少可以把心靜下來看看書;今天放工後的小睡,突然有一種空虛,很想躲進不需要應酬的空間里。
應酬,這種感覺,有的時候跟伴侶在一起時也會出現。《我敢在你懷裡孤獨》這本書背對自我與關係的坦誠,是個相當有智慧&勇敢的歷程,在關係面前看見自己的孤獨,與自己的孤獨對話,在關係面前承認它的存在。在關係面前坦誠,也被接納,某程度是可以更放心的享有獨處空間,同時,又可以很方心這樣不會傷害或忽略到對方。也許這也是一份需要磨合的歷程。。尤其,如果真的要一起生活一輩子。。一個人很容易,兩個人其實有難度。。這首歌的歌詞,有蠻多信息在裡頭。也挺好奇書的內容。
劉若英,對他的認識不多,中學時期買過他的一張專輯-後來。接下來被他吸引的就是MCO期間的演唱會,被他的文字&照片吸引,他的享受與真誠讓我感覺很美,很優雅,就這樣看了整場。很走心的演唱會,他的美是有內的細膩而外的,就是優雅。這首歌,是我第三個認識他的點,原來生活中的他就是那樣的一個人。挺有意思。讓我開始對他的作品有興趣,尤其與歌同名的那本書。遲些再買,最近太過嚴重超支。
謝謝的分享的歌&文字,比起嘻嘻哈哈的談笑,其實我更享受沉靜下來談心。有可以好好談深入的話題的朋友在,也確實相當重要。。可以卸下對外的盔甲,透透氣。感謝你的存在。

Saturday, July 25, 2020

昨天的過程,我也不曉得該從哪裡談起。。

看見那個主題,內心是有逃避的。我瞎忙了一小段時間(邊掙扎)才開始動筆。寫的過程也非100%投入。

當時的紀錄:
- 孤獨是當想要被了解/被理解,卻找不到一個人同在
- 會,當有覺察它的時候
- 會,當(長期)覺得自己沒有與內心同在,或,沒法發揮自己的時候,會需要迎合他人的時候
- 是因為我不想溶入進去(失去自我),所以才用孤獨讓自己看見內在的需要?
- 睡覺、看戲,舒緩自己;對未來有憧憬,讓自己感到有希望,讓自己不那麼難受
新發現:我原來在試著用許多東西讓自己塞滿,讓自己不感到空虛,試著逃開這種難受。

後來就很不能忍受的去開箱,找《以畫為鏡 存在藝術治療》。寫&畫,是一個讓我與自己同在的方式。

有的時候,除了與環境格格不入會覺得孤獨,也有到時候,有另一半也會孤獨。我覺得soulmate比伴侶更能貼近生命。或者說,更具意義的關係。

曾經,在blog里被那位朋友說自己很負面。。尤其,在兩位助人者的離世,讓我突然看見沒有的感覺。後來遇到外公的突然離世,在中心忙碌中經歷哀傷,半年後決定離職。離職後,我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在尋找生命的意義,尋找自己是誰,在一個站在十字路口,迷路迷茫的狀態,那段期間很痛苦。我當時陪伴自己的方式是寫blog。一直詢問生命的意義,當時親近朋友忍不住信息詢問、評價或不理解為何“想那麼多”。但,實際上,那是一個自然過程,只是我嘗試跟它交流,了解它,它就如此的存在。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再寫,或就寫比較表面的,害怕被評價,後期也換用畫。畫,是陪伴我走過那段低潮的工具,在畫里沒有批判,只有過程,還有那副連接歷程後的畫,很如實的生命狀態。

很多人說“你很好,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但,這句話在那個時候特別讓我覺得痛。我當時很羨慕沒有目標的人,可以隨風飄揚,做什麼都可以。我卻是,一旦目標失去,我就迷路到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感覺世界與我無關,那種感覺是孤獨。失業的經驗(雖然是我的選擇,希望可以站在十字路口),讓我感覺退休的無助,理解退休人士的自我價值質疑的感受。當時,金川告訴我,退休後最大的學問就是如何不做什麼也自在。

生命意義的尋找。找尋最後,發現生命其實沒有意義,這個發現的另一層次是後來看見,知道沒有意義後再看見意義是個人給予自己的定義(不曉得要如何說)。

昨天的內容是一層一層打進內心,很真實,很寫實。我覺得有的時候,哲學像摸不著的邊際,可以讓思維感覺很遼闊。但,存在主義卻是從存在本身探討生命確實的課題,往生命本質探索,跟南傳佛學有像。這種感覺就像一位南傳師父告訴我的,他每天在做的就是覺察自己的內心,也終於理解那份歷程是孤寂的。當四周無所攀時,要面對人最根本的種種命題,確實不容易。我也認同這份孤獨背後的創造力量,像蝴蝶破繭而出的感覺。

在中六時期曾因為好奇養過毛毛蟲,每天看毛毛蟲吃、拉,針扎的換皮,然後又不斷的吃,慢慢變大,再換皮,然後找合適的地方停下變蛹,最後變蝴蝶。從蛹走出來那個過程也是一個需要獨中完成的歷程,當中的感受只有它知道,旁人也只能陪伴或打打氣,替它開心。人,某個程度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