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覺得自己的生活好膚淺。
好像懂很多理論,但,講到愛。
自己沒有感觸。
當“愛”這字出現的時候,就會讓我想起小時候在Christian Fellowship的一個情景,
情景的前提是在唱著讚美主的歌(s)。唱完後就會解釋一篇歌的含義。
唱完一首關於“愛”的歌後,有一句讓我非常defence的話。
問題類似“who feel love is geli (hard? 忘了)?” (邊問邊舉手),
"only people who do not have love will feel love is geli".
要承認自己沒有愛,對小孩而言是件很殘忍的事。
那段是我不愛呆在家的時間,四年級開始直到中五。
家人都在忙。
當時並不知道這樣的舉動是什麼意思,只是很單純的不想留在家。
混補習班,混課外活動,混圖書館,混各式各樣的生活營。
不懂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擁抱是件很困難很困難的事。
到現在也是。
當看見一些需要回應的擁抱時,我覺得很難做到。
尤其是跟熟悉或較親密的朋友或者需要主動的。
很想回應,卻在看見信息後迴避。
其實很簡單,也就在眼前,可,我做不到。
迴避成功不是解脫,反會是一種莫名的空虛寂寞。
從以前到現在。有難。
曾經有兩個人教我如何擁抱。
一個是我的coach 一個是佛學會的朋友。
很羨慕那種放下後的自在。
很羨慕那種毫無顧慮的大愛。
可以很自在的擁抱是跟外婆,及小朋友。
那是一種在給予後,會同時有回應的感覺。
也許另一個害怕是怕被抗拒?
怕被了解,怕聯繫。
也許這是朋友之前叫我去看清楚的信息。
那信息因該是這個渴望。
其實也沒有很悲,是吧!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很有關愛的人。
因為我常那樣做。
直到最近,才發覺,我沒有了。
面子書信息,跟朋友聊了。
問她,最近你都好像很快樂噢,好替你開心。
她說,"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我們都保有開懷的心去生活"
我說,“我喜歡你的積極樂觀”
她說,“因為這是你教的”
發覺,原來從前的自己是那樣的。
是自從有了上網後就少了去信息關愛人。
發覺,原來看見“喜歡”的部分是自己曾經的影子。
它有在,在後面跟著。忘了回頭拉它一把。
學習愛。
什麼是愛。
愛是什麼?
希望被想愛的人完完全全的接納自己?
家人,朋友,另一半,陌生人。。。。。
是一種互相的寄託?
如果處處有愛,好像很是和平。
外像跟內在的和平。
膚淺的文字,
煩!
太複雜了!
愛應該是很簡單的吧!
習慣簡單的我,詮釋愛卻變是複雜的東西!
不喜歡!太複雜了!
愛是什麼?
應該就不是一堆需要找解釋來解釋的東西。
煩!
就乾脆承認自己不懂吧!
有什麼大不了!
時間到自然學會!:))))))
至少,長大以後知道家人無私的愛一直都在。
一直對社會的那份抱負也是一份愛。
對家人朋友,也是。
只是還沒有到見人就愛,肩旁生就愛,見眾生就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